


托運人正積極應對壅塞、運輸成本及合約複雜性等挑戰
近期美中之間關稅暫停協議,暫時緩解了全球進口商的壓力,卻同時造成整個供應鏈緊張情勢加劇。貨物擁有者(BCOs)、物流業者以及港口營運商正在積極應對潛在的貨運激增,這可能會對運能造成積壓,對合約條件、運價走勢及合規作業帶來連鎖效應。 在最新一集的Freight Buyers’ Club播客中,產業專家分享了他們對供應鏈現況的觀察與專業見解。Mark Chadwick(Global Shippers Association)、Dr. Noel Hacegaba(長灘港口)、Zvi Schreiber(Freightos),以及John...
託運人的貨損應對策略
當貨物抵達時已受損,損失的不只是紙箱,還包括您的利潤、生產時程,以及客戶對品牌的信任。對於全球製造商而言,尤其是那些往返亞洲的企業,貨物在途中損壞不只是一個困擾,更會影響到整體貨物運輸的流程。 在中菲行,我們從兩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託運人的風險與貨運代理的責任。雖然運輸過程中的貨損可能無法完全避免,但透過合適的物流策略,能有效降低發生頻率與損害程度,並在發生問題時加快恢復速度。...
化解關稅風暴:減緩貿易救濟措施的影響
近幾個月以來,美國新政府所推動的貿易救濟關稅措施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這些政策正在重塑全球的貿易格局,也改變了美國進出口商管理供應鏈的方式。面對這些巨大改變,許多企業可能會感到無所適從! 貿易救濟關稅措施是美國為保護該國產業免受於不公平進口影響而徵收的特別關稅,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第301條款:針對不公平的貿易行為,主要用於中國。 第232條款:以國家安全為由徵收關稅,(例如:鋼鐵與鋁)。 反傾銷/反補貼稅(AD/CVD):針對以不公平的低價格或接受政府補貼進口至美國的商品所徵收的懲罰性關稅。...
資訊圖表:VUCA時代的航太產業物流
在航太產業中,供應鏈中斷不僅可能導致運輸延誤,更有可能造成專案完全停擺。新飛機的訂已積壓長達八年之久,2034年,全球機隊規模預計將成長25%,情勢比以往更加嚴峻。面對生產線轉移、地緣政治風險,以及飛機壽命週期延長等挑戰,航太企業必須打造靈活、具備韌性以及無縫連接全球供應鏈的能力,以高效應對未來市場變動。 那麼,您該如何應對不穩定性呢? 中菲行最新的資訊圖表為您列出八項關鍵策略,協助航太供應商成功應對高壓的物流環境,其內容涵蓋降低關稅、管理超大尺寸貨物,強化MRO能力以及優化空運作業等關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