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貨運買家的角度來看,當前的全球貨運市場與疫情期間的複雜緊張態勢並無二致。美國新關稅制度的威脅、中東及其他地區的航運和地緣政治風險以及定期航運聯盟體系的重大轉變,無不對貨運市場造成強烈衝擊。
但航運顧問公司Linerlytica的創辦人譚華珠先生認為,與紅海危機相比,以上因素對整個產業及託運人造成的創傷程度莫過於此。在由中菲行贊助播出,並由Mike King所主持的The Freight Buyers′ Club最新一集中,特邀嘉賓譚先生將與我們一同探討當今的貨運市場變化。
根據譚先生的觀點,紅海危機的持續時間會是影響2024年及往後全球費率水平和貨運公司命運的至要關鍵。
他認為,非洲南部周圍的船隻因避免在通往蘇伊士運河的航道上發生衝突,而進行了改道並佔用的額外運力的行為,是防止船隻供應過剩所可能引發的費率和定期航運利潤下降的關鍵因素。
據Linerlytica稱,超過300萬標準箱的新建貨櫃將會在今年進行交付,且即使在拆船調整後,淨增長仍將超過9%。相較之下,目前在開普敦附近改道的船隻數量高達330艘,即450萬標準箱的裝載力,且這一數字在2024年間預計將持續攀升。
「至少目前看來,市場面臨著船舶短缺的情形」譚先生說道。「因此,可以很肯定的是,紅海局勢已經改變了這個行業的遊戲規則,徹底顛倒了供需等式。而若蘇伊士運河重新開放貨櫃運輸,費率將會徹底崩潰。」
不過,他補充道,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我預計中東危機不會很快得到解決。」「而且我預估,紅海危機將持續數月,甚至可能演變成一個多年問題。因此市場也應該為這種情況做好準備。」
中菲行國際物流集團顧問、長榮海運和陽明海運前董事長謝志堅先生表示,一旦蘇伊士運河恢復正常貿易,船公司很快就會回歸這條更經濟實惠的航線。
「當然,這將導致以亞歐貿易航線為主要業務的大型船隻出現艙位過剩。」他還說,「屆時,自願停航將成為船公司應對艙位過剩最有效、最慣用的方式之一。」
費率前景看漲
譚先生還聲稱,一些分析師和貨運公司高層在預測2024年末前的運費水平時「過於消極」。譚先生表示:「我並不認為今年走向會全然悲觀,雖紅海危機影響甚遠,但保守估計,今年的合約費率應會比去年高出10-20%左右。」
如欲瞭解更多,請收聽本集完整內容,與我們深入探討有效分類和駕馭海運動蕩的策略。
與中菲行一起探索解決方案
點選連結以收聽中菲行贊助播出的The Freight Buyers’ Club更多精彩內容,了解更多有關國際貿易、航運、採購、物流和空運等專業知識,也透過各集不同背景的特邀嘉賓,如決策領導者、分析師、記者、營運商和托運人等,認識他們對當前貨運和物流市場以及挑戰和機會的看法。
如欲有效應對當今的海運市場或其他全球物流挑戰,請立即連繫中菲行。我們團隊已為這些挑戰做好萬全準備,相信能協助您抵禦潛在供應鏈風險。